化妆品个性化服务终于落地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市药品监管局今天向欧莱雅

旗下的一家销售门店

颁发全国首张

“现场个性化服务”化妆品生产许可证

企业能够在该经营场所从事

涉及直接接触化妆品内容物的个性化服务

也就是把工厂搬入商场

与此同时

浦东国金中心的修丽可门店内

新添了一台小小的黑色仪器

就像是一个迷你版的“化妆品工厂”

调配仪内装有8种不同的预制配方

可实现现场加料、调配,配方组合可达数十种

和其他商场的门店不同

这里专门配备生产人员、质检人员

消费者在完成一系列问卷分析后

适合消费者的精华液配比数据就会被导入调配仪

仪器以每分钟1200次的转速混合配方

只要10分钟

就能得到一瓶针对自己皮肤状态的精华液

通过将实验室配方调配和工厂生产模式结合在一台配方仪中,完成专业推荐、精确配比、均质调配和个性化包装4步,为消费者提供针对皮肤状态定制的精华液。

通过专利算法,我们可以评估出250种皮肤类型和状态,配制出目前修丽可产品线内没有的成分组合。我们的追溯系统还能记录每一瓶精华液的调配服务信息。

——欧莱雅亚太区

产品安全评估、专业法规和宣称事务副总裁马捷

对消费者而言

购买过程还增加了现场见证生产的独特体验

10分钟不到生产完毕

标签机会现场打印配方、消费者姓名

一瓶个性化精华液就此诞生

把化妆品工厂搬进商场

这样的创新模式最早就出现在进博会上

连续几年都是最火爆的展品之一

成功的市场表现让企业和监管部门都意识到

“个性化消费”新业态正在兴起

这个极具潜力的市场

需要政策法规的突破

更需要配套的监管模式

才能促生更多产品开发落地

2022年8月,《浦东新区化妆品产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》正式实施,其中明确鼓励化妆品企业探索小批量、多品种、高灵活的生产模式,精准研发适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化妆品。

同年11月,国家药监局发布“关于开展化妆品个性化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”,决定在包括上海等部分地区开展化妆品个性化服务试点工作。新规的相应出台,推动了美妆行业创新成果转化,让化妆品个性化服务从上海开始,进入在中国正式落地的“快车道”。

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、全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背景下,市药监局以《上海市浦东新区化妆品产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》实施以及国家药监局在上海等5省开展化妆品个性化服务试点工作为契机,认真开展调研,遴选试点企业,完善工作方案,助力本市化妆品个性化服务项目落地进入快车道。

让消费者在门店“看见”生产过程

可不仅仅是“看个热闹”

全封闭状态下的生产过程

质量如何可控

考验的是监管创新

它是面向消费者的个性化护肤品迷你生产台,通过将实验室配方调配和工厂生产模式结合在一台配方仪中,可评估多达250种皮肤类型,随后将8种不同的预制配方进行现场加料和调配,形成多样的配方组合,并以每分钟1,200次的转速让成分完全融合。

调配仪还有一套追溯系统,用于记录每一瓶精华液的调配服务信息。这些服务凝结着美妆科技转型中的前沿成果,将专家的经验知识通过数字化方式赋能智能美妆设备。

——欧莱雅研发和创新中心

北亚数字智能美妆部总监叶成达

市场的大胆创新

迅速得到了监管体系的回应

在试点项目推进中

药监部门就关键技术环节与企业多次讨论

以这个首证项目为例

从原料到整个制备环境的检测、

产品追溯等各环节都做了论证

才能把许可证发到企业手中

从监管专业角度看,化妆品个性化服务过程在商场等消费环境中开展,涉及化妆品的分装、调配等活动,需参照生产活动管理,但又与传统规模化化妆品生产活动存在差异。

针对化妆品个性化服务模式,监管部门需要创新监管方式,把握每种服务模式的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。我们多次听取了行业、企业专家意见,会同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跨前服务,指导企业建立与其个性化服务模式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,对产品备案、检验检测、物料与产品留样、销售管理、产品追溯等各环节制定了操作规范。

化妆品个性化服务新业态的落地,将为化妆品大市场增添新动能。接下来,我们也将继续完善化妆品现场个性化服务管理细则,让新业态实现从“网红”变“长红”。

——市药品监管局局长徐徕

在拿到首张“个性化服务”生产许可证后

修丽可已率先完成核心配方备案

开始制定服务上市计划

浦东国金中心的修丽可门店

计划于5月上海“五五购物节”期间

以预约服务的形式正式上市发售

开启化妆品现场个性化服务在中国内地的先河

对于大家最关心的价格如何?

据透露

目前定价还等内部公布

整体会参考这种服务在全球的定价体系

应该是会比普通版贵一些些

-本文完-

版权声明: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

关键词: